- 您好!歡迎進入凌華教育網
-
手機版


1、毛澤東系統闡述中國革命三大法寶的文章是( )
A.《論十大關系》
B.《<共產黨人>發刊詞》
C.《論聯合政府》
D.《新民主主義論》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1939年毛澤東發表的《〈共產黨人〉發刊詞》系統闡述了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2、中國共產黨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持.擴大和鞏固,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其中“中間勢力”不包括( )
A.民族資產階級
B.城市小資產階級
C.開明紳士
D.地方實力派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中間勢力包括:即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愛國華僑、無黨派人士和民主人士。對反共頑固派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發展和壯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3、“文化大革命”是在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以下關于“文化大革命”描述錯誤的是( )
A.是在錯誤理論下的錯誤實踐
B.是多年來黨內“左”傾錯誤的發展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的產物
C.文化大革命影響了當時生活在大陸的中國人
D.直到1975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1976年10月4日,《光明日報》登載“四人幫”炮制的文章《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偽造所謂“按既定方針辦”的毛主席臨終囑咐,圖謀執掌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根本上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1966年開始的標志:“五一六通知”。1976年結束的標志: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危害:A政治上,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破壞了民主集中制原則;B經濟上,打亂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正常進程,拉大了同世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經濟損失達5000億。啟示:1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2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3堅持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放在第一位。
4、( ),是中國共產黨比較系統地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
A.毛澤東《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發表
B.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C.毛澤東《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的發表
D.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講話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
5、中國共產黨正式確立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基本政策的會議是( )
A.瓦窯堡會議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洛川會議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1935年12月的瓦窯堡會議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洛川會議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區和敵后,在敵后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后,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消了他在黨內的職務,選出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出席了這次會議,并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等議案。八七會議在中國革命緊急關頭及時地向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方向,反對政治上的"右"傾機會主義,使黨在革命中前進了一大步。這次會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思想。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下列事件按時間順序發生最晚的是( )
A.九一八事變
B.何梅協定
C.七七事變
D.南京大屠殺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1935年7月6日,何梅協定;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7、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始于( )
A.1929年
B.1931年
C.1934年
D.1936年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陜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8、1937年發生在北京盧溝橋的歷史事變又稱( )
A.一二九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西安事變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于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后,日本軍隊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余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一二·九運動 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提議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9、中國革命時期,帶有兩面性的階級是( )
A.小資產階級
B.官僚資產階級
C.民族資產階級
D.地主階級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民族資產階級既有斗爭性,又有妥協性(兩面性)。
10、毛澤東在( )這篇文章中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
A.《改造我們的學習》
B.《整頓黨的作風》
C.《反對黨八股》
D.《反對本本主義》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精辟地指出:“在這樣日益尖銳的短兵相接的形勢下,無產階級要取得勝利,就完全靠它的政黨——共產黨的斗爭策略的正確和堅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span>
11、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是( )
A.一二九運動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西安事變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故選B。